为迎接化学专业师范认证工作,近日,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开展"认证大家谈"系列活动,学院领导班子、专业教师与各年级学生围绕师范认证内涵建设展开深度访谈,展现出全员参与、共谋发展的蓬勃气象。
管理层视角:认证引领,锚定育人新坐标
学院书记乔成芳教授认为师范认证不仅是专业建设的指挥棒,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纲领。学院通过“化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魔法科学”科普服务团活动,形成了“教育反哺产业,实践滋养教学”的闭环,生动诠释了“化学服务社会”的专业担当。
学院院长曹宝月教授在访谈中强调,化学师范专业认证是学院服务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军令状”。作为商洛唯一一所承担化学师范生培养的高校,学院肩负着为秦岭山区输送优质师资的特殊使命。学院对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从“教什么”转向“学生能做什么”,构建了“课程-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学院副院长刘彦峰教授在访谈中表示,学院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引,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全链条培养体系,重构“三全育人”课程图谱,将思政元素与学科前沿深度融入核心课程,打造“双导师”实践平台,加强师范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系主任孙强强副教授补充道,师范认证意义重大,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需求。依据认证标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教学实施等环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情怀。
在实验教学一线,化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元飞副教授介绍了实验教学如何支撑“教学能力”认证指标。学院构建了基础层实验体系,规范基本操作,开发辅助教学系统;设置“微型实验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用生活用品替代专业器材,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师实践:教学革新中的“破”与“立”
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王香婷副教授分享课程改革经验:在《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建立案例库资源平台,实施“基础诊断-专项突破-综合提升”三段式训练模式。同时邀请中学教师参与课程评价,让培养方案始终紧贴基础教育一线需求。
有机功能材料创新团队负责人王以寿博士介绍了如何将有机功能材料研究融入师范生培养。从课程内容与科研案例结合、实践平台与创新项目联动、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赋能三个维度展开。在《有机化学》《化学与社会》等课程中,结合团队研究方向设计教学案例;建立“科研导师制”,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学生成长:从“学化学”到“教化学”的蜕变
化学2303班学生黎苗在分享中感慨。通过认知实习、微课大赛、“三下乡”科普实践,她深刻体会到“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长出来的”。化学2202班学生沈钰琪则从“以赛促学”中收获成长。他经常跟随导师赴六县一区开展乡村中小学科普活动;大二时参加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他的团队协作能力、演讲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目前,学院各项认证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最后冲刺阶段。“师范认证不是终点,而是专业建设的新起点。”学院领导集体表示,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持续完善"培养-评价-改进"闭环机制,深化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厚基础、强技能、善创新"的基础教育英才,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商洛学院力量。

文/王毅梦 编辑/刘彦峰 审核/乔成芳